top of page
RudolfBuchbinder05.jpg

Concert III.

Tempest

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

「我的人生始終與貝多芬相伴。從我音樂生涯初始,他的音樂始終令我著迷——這意味著我全部的生活」—布赫賓德

 

布赫賓德大師精確的詮釋著《暴風雨》中的奇異和緊迫感——貝多芬創作此曲時,正經歷著身心靈巨大的折磨。如同在暴風雨中翻騰,逼迫人不得不認知自我渺小與無助,但同時又抱著不對命運屈服的鬥志。聽著音樂,感受著即使在風雨中仍疾行前進著的巨人精神與剛健的能量。

 

跟著布赫賓德大師的腳步,走進馬拉松第三場。

開場的C小調第5號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充滿了鋼琴的技巧,表現了貝多芬對於鋼琴的熱愛。與貝多芬同時代的徹爾尼準確地描述了這首富有表現力的奏鳴曲的三個樂章——「果斷而有男子氣概」、「最深刻的細膩情感」以及「富有想像力的幽默」。

 

緊接著的降A大調第12號《葬禮進行曲》,Op. 26 因其曲風憂鬱、富有哀傷感,被稱作《葬禮進行曲》。整首樂曲節奏感強烈緊奏,旋律抑揚頓挫,如同葬禮隊伍緩緩前行的步伐。這首樂曲的悲傷情感和嚴肅的氛圍是貝多芬在當時音樂中的一個創新。

 

揮別前面的哀傷氛圍,來到優美而明快的F大調第22號鋼琴奏鳴曲,這首貝多芬中期的作品中,巧妙地運用了和聲和節奏的變化,展現了他作曲技巧的高超。

而第三場的重頭戲D小調第17號《暴風雨》奏鳴曲,Op. 31/2則是一首戲劇張力極強的作品,輝映著貝多芬中期的人生、藝術、現實、理想——

 

貝多芬創作暴風雨時,正值他人生中非常痛苦的階段,「我的身體狀況何等惡劣,但我不能對別人說『大聲點,我是聾子』....是藝術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的使命完成前,我不能離開這世界。」

 

《暴風雨》標題的並非貝多芬親提,而是他的傳記撰寫者辛德勒向大師詢問起如何了解這部作品,他回答:「想要真的了解這首作品,讀一讀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的「暴風雨」吧!」於是,這首曲子就叫《暴風雨》。

 

而莎士比亞在暴風雨中塑造的主角也是與坎坷命運不屈鬥爭,貝多芬自己的命運與之產生共鳴,所以他能創作如此偉大的《暴風雨奏鳴曲》。

 

聽著音樂,彷彿連結了布赫賓德、貝多芬、莎士比亞,跨時空彼此呼應著,對著我們說「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

 

最後,降E大調第18號鋼琴奏鳴曲《狩獵》,Op. 31/3 與《暴風雨》奏鳴曲相同,有三個樂章。樂章之間流暢轉換、旋律明亮輕快,節奏大膽變化。

                             

樂曲開始時,主題旋律開始跳躍起伏,仿佛在追逐野獸。慢板中,鋼琴柔和的和聲與旋律相襯,宛如一個迷人的夢境。最後的快板以明快的旋律和活潑的節奏結尾。為第三日的馬拉松作結。

RUDOLF BUCHBINDER 

covertrail7-09-暴風雨.png

THE COMPLETE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4/29 Taipei

  • Tempest 暴風雨

Listen now

Tempest

系列三:暴風雨

4/29 14:30 臺北國家音樂廳

 

貝多芬:C小調第5號鋼琴奏鳴曲,Op.10/1

貝多芬:降A大調第12號《葬禮進行曲》,Op. 26

貝多芬:F大調第22號鋼琴奏鳴曲,Op.54

貝多芬:D小調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Op. 31/2

貝多芬:降E大調第18號鋼琴奏鳴曲《狩獵》,Op. 31/3

 

CONCERT III. Tempest

4/29 Sat. 14:30 National Concert Hall, Taipei

 

Sonata No. 5 in c minor, Op. 10/1

Sonata No. 12 in A flat major, Op. 26

Sonata No. 22 in F major, Op. 54

Sonata No. 17 in d minor, Op. 31/2 “Tempest”

Sonata No. 18 in E flat major, Op. 31/3

covertrail7-09-暴風雨.png

Rudolf Buchbinder
The Complete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bottom of page